第六百九十九章 祭祀先帝,焚烧王印(今日一更)-《大唐李承乾:请陛下称万岁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还有。”李承乾深吸一口气,说道:“召沈州刺史崔仁师回长安。”

    “喏!”长孙无忌凛然拱手,他知道,苏勖从来不是治理安东大都护府的正式人选,皇帝真正看中的是崔仁师。

    崔仁师做过户部侍郎,做过吏部侍郎,简州刺史,定州刺史,沈州刺史。

    当年如果不是崔敦礼先一步成为兵部尚书,恐怕崔仁师早就成了吏部尚书,一步慢,步步慢啊!

    “至于其他的正式任命,等到祭祀昭陵之后再说。”李承乾神色肃然起来。

    “喏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秋风已起,红叶微枯。

    御辇在庄敬殿落下。

    李承乾刚刚走近点头,苏旖已经上前福身道:“参见陛下!”

    “平身吧。”李承乾微微摆手,然后走到了内殿主榻坐下。

    苏旖亲自接过一碗茶奉上。

    李承乾抿了一口,然后对着苏旖招招手。

    苏旖这才有些害羞的坐进了李承乾的怀里。

    李承乾抱住苏旖,贴住她的脸颊,握住她的十指,轻声说道:“旖娘,明年岳丈就能够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嗯?”苏旖惊讶的抬头,忍不住的问道:“真的吗,阿耶要回来了?”

    “是!”李承乾点点头,说道:“不过不是在长安,而是在洛阳,朕会让岳丈任洛州都督。”

    “洛州?”苏旖心里虽然有些失望,但还是说道:“陛下如今每年都东巡洛阳,只要让臣妾跟着,臣妾每年就都能有半年的时间见到阿耶,阿母也可以跟着来洛阳。”

    皇帝每年东巡洛阳,朝中都会有一大批人跟着一起来。

    到时候,李承乾的姑母南昌公主也可以跟着一起过来。

    “这个自然。”李承乾微微抬头,说道:“岳丈任洛州都督,贵妃的父亲调任雍州都督,丘卿调任禁卫大将军,不过你阿兄,就要从东宫调出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嗯?”苏旖有些诧异,问道:“怎么阿耶刚刚调回京,阿兄就要调走了?”

    “他做太子家令已经十年了,也该动动了。”李承乾摇摇头,说道:“正好,沈州刺史空缺了下来,让他调任沈州刺史便是,反正岳丈之前做过沈州刺史,而且辽王府也在沈州。”

    苏旖的儿子是李承乾的七子辽王李邈,安东想要安定下下来,辽东的位置非常关键。

    一听到儿子,苏旖便不再多说什么,点头道:“一切按陛下安排便是,只是阿兄临走前,和阿耶能不能相处一阵。”

    李承乾刮了一下苏旖的鼻梁,笑着说道:“当然可以,那些都是明年的事情了。”

    “多谢陛下!”苏旖有些开心的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走吧,陪朕午睡一阵。”李承乾直接抱起苏旖走向的床榻。

    老夫老妻了,苏旖仍旧忍不住的脸红了起来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文思殿中,两侧偏殿人员来往不息。

    李承乾坐在御榻之上。

    秘书监陆敦信站在丹陛之下,拱手道:“陛下,长安那边,吐蕃国使一直在安静的待着,并没有多少异样。”

    李承乾放下手里的《春秋》,平静的摇头道:“吐蕃人行事,向来阴诡,吐蕃国使不动,那么说明私底下便已经有人在动了,他不过是在表面身上吸引目光罢了。”

    陆敦信面色凝重,拱手道:“那陛下,该如何应对?”

    李承乾稍微抬头说道:“吐蕃人要动,能动用的无非就是光军潜伏在长安的人手了,刺探一些情报,寻找一些破绽。”

    “破绽?”陆敦信一凛,拱手道:“陛下,可不能放任啊!”

    “无妨。”李承乾摆摆手,说道:“大唐于吐蕃的确有些破绽,但这些破绽虽有,但已经在逐渐弥补,大唐有的是耐心,朕有的是耐心,可是吐蕃想要利用这些破绽,那么他们就必须要从高原上杀下来。”

    “便如此当年的东吐谷浑大战一般?”陆敦信有些明白了过来。

    “这是阳谋。”李承乾点点头,说道:“要么他们提前从高原深处杀出来,要么就等着大唐准备好,一口气杀入高原深处,卿猜他们会怎样?”

    “臣不知道。”陆敦信摇头,说道:“大唐和吐蕃高层已经多年未曾打交道了,实在不清楚吐蕃高层想要做什么。”

    李承乾笑笑,说道:“以朕对他们的了解,他们会心存侥幸的。”

    “为何?”陆敦信满脸不解。

    “因为他们不甘心。”李承乾抬头,平静的说道:“松赞将吐蕃发展的那么昌盛,芒松芒赞也好,达玛仁增也罢,他们都不会允许,朕一点点的扼杀吐蕃更加强盛的机会的,所以,他们必然会找到破绽,撕开破绽,从朕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动手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!”陆敦信神色已经严肃起来。

    “无妨,不是大事。”李承乾摆摆手,说道:“这是风险,也是机遇,若是有成,吐蕃将灭国。”

    “是!”陆敦信只能拱手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夜色笼罩,御辇前行。

    贞观殿前,御辇落下。

    一条人影从廊柱后面站了出来,拱手道:“陛下!”

    “安俨!”李承乾对着李安俨轻轻点头,然后看向一侧的徐安说道:“清一下。”

    “喏!”徐安拱手,然后转身将四周的内侍和护卫,全部带到数十米外。

    “陛下!”李安俨上前,来到了御辇旁,拱手道:“陛下,吐蕃人联系骆宾王那边了。”

    “咦?”李承乾惊讶的抬头,问道:“他们怎么知道骆宾王那边的?”

    这些年,大唐在李承乾的治理下逐渐的鼎盛。

    骆宾王那些人原本藏在陇西,也逐渐的藏不下去了,最后躲到了安西。

    安西对户册查的比较松,所以便于他们隐藏。

    “吐蕃人说,是禄东赞留下的消息。”李安俨轻轻躬身。

    禄东赞,这个名字李承乾很久没有听到了。

    “看样子,当年禄东赞和噶尔·钦陵愿意归降大唐,背后也做了准备,这藏了十年的一手啊!”李承乾不由得轻叹一声。

    骆宾王那群人的背后,真正在掌控的是李安俨,是李承乾。

    实际上就连骆宾王自己都不知道,这背后的真相。

    尤其是当年“公孙常”病逝,骆宾王独掌大权后,便是有什么谣言,他自己也不信了。

    然而他根本不知道,他手下的那么多人,虽然首领是他,但其他人全部都是密卫啊!

    这些年,骆宾王也没有闲着,东西吐谷浑和西突厥,他都有所联系,但可惜,始终没有任何成果,以至于李承乾都快将这一枚棋子给忘了。

    没想到,吐蕃人竟然又将他拾了起来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