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四十二章 李泰出宫(第三更)-《大唐李承乾:请陛下称万岁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一旦明年秋收不如预期,那么李承乾究竟还要不要封禅了。

    所谓夜长梦多。

    大唐皇帝封禅嵩山,天下敬仰,但也是天下忌惮,谁也不知道哪个野心家就会搞出什么事来,还是提早些好。

    “鸿胪寺的大唐疆域图,苏相的天下学堂,还有许敬宗的《百家姓》,明年五月能完成吗?”李承乾明白这其中的道理,如果有可能的话,他甚至希望明天就封禅泰山。

    “大唐疆域图因为早有准备,明年五月前完成不成问题,苏相的天下学堂,今年已经完成大半,明年紧一紧就可以全部完成,至于许敬宗的百家姓,户部在全力配合,毕竟他只是需要天下各姓人口总数,并不难。”长孙无忌认真拱手。

    说实话,长孙无忌也没有想到,许敬宗是真的仅仅统计天下人口数,并没有针对宗望做什么手脚。

    那么不管皇帝暗地里有什么算计,长孙无忌也能够保证压下去,从而保证整个封禅不受影响。
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那就五月初九封禅吧。”李承乾点点头,然后叹声道:“那朕便只有三月十五朕去昭陵祭祀了,三月底出发洛阳,五月初九封禅嵩山。”

    “是!”长孙无忌等人齐齐拱手,道:“臣等领旨。”

    李承乾神色肃然起来,说道:“既然如此,那就令天下上州刺史,择五十人明年四月底到洛阳,天下中州刺史,择三十人明年四月底到洛阳,天下下州刺史,择二十人明年四月底到洛阳,俱要政绩优异者,政绩一般之人,朕这里不要。”

    “是!”长孙无忌等人神色肃然起来。

    皇帝封禅,是名垂青史的最佳时机。

    哪怕仅仅是封禅嵩山,但因为大唐两代有为天子都仅仅是封禅嵩山而不封禅泰山,这封禅嵩山之事,说不定就会成为大唐定制,没有人不想跟着来的。

    但天下三百州,总不能让所有的州刺史都来吧。

    若是放在以往,说不定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,但如今皇帝定下了规矩,择其优者而至,目的根本还是为了天下风气向上。

    “对了,今年秋收之数算出来了没有?”李承乾神色认真起来。

    “回陛下,大体在一千八百万贯上下。”长孙无忌拱手,说道:“蕃州今年的赋税也折合进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不错。”李承乾笑着点点头,说道:“朕原本以为,这个数字会在一千六百万贯上下,没想到还多了两百万贯。”

    “这应该还是蕃州的一切尚未纳入正规所致,若是等几年之后,这个数字应该会在三百万贯左右。”长孙无忌认真拱手。

    “慢慢来吧。”李承乾点点头,说道:“东*突厥那边情况如何了?”

    李勣站在后方,有些兴奋的抬头道:“陛下,突厥那边是真的遭了灾,而且灾患严重,正好可以将其中优秀的年轻人纳入府兵,加以调教,忠诚大唐。”

    “很好。”李承乾点点头,说道:“用他们来影响他们的家人,然后分化东*突厥,同时趁着这次机会,教导一些突厥人种植农桑,告诉他们,这样来年有灾,也可以避一避,就算自己不用,也可以卖入官服换钱。”

    长孙无忌和李勣眼睛一跳,移风易俗,这才是针对突厥人的杀招啊。

    两人同时拱手道:“喏!”

    李承乾松了口气,说道:“马上年底了,翻过年就是科举,而且是大考,还有殿试,朕看,既然许敬宗那里不忙,这一次就让他做这个科举主考吧,毕竟他也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,又多年主持起居注,现在又是宰相,恰好合适。”

    “是!”长孙无忌等人同时低头,神色不由得凝重起来。

    许敬宗做科举主考,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单从表面上就能看出来,他这么做将会极大的便利《百家姓》的编修。

    最后利于皇帝的目的。

    “其他的大致如此了。”李承乾神色平静下来,抬头道:“最后一件事情,舅舅,你去和欣儿说一声,三日之后,让他去北苑,将青雀接出来吧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!”长孙无忌猛然抬头,难以置信的看着李承乾。

    李承乾微微闭上眼睛,然后睁开眼睛道:“朕说过,等到平灭吐蕃之后,就让青雀出宫,现在时间差不多了,也用等到明年朕去昭陵,三日之后,就可以了,这些日子,让他在长安城自由的行动,该去献陵去献陵,该去昭陵去昭陵,明年……”

    “陛下,魏王不可参与封禅。”长孙无忌拱手,认真说道:“臣知陛下仁德孝悌,但封禅之事不同儿戏,魏王不可参与,另外,他的身份也需要确定,甚至不可以是亲王,如此……如此才能让他活的久些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