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
“米哈伊尔.尼古拉耶维奇,你觉得德国人的坦克怎么样?”
“不如我们的好,”图哈切夫斯基实话实说道,“他们的二号坦克比我们的-26、b-2、b-5有明显的差距,二号的战斗全重只有7吨多,而我们的这三款坦克都在10吨、11吨以上。而且二号的动力也不足,只有一台140匹马力的发动机,而我们的b-2和b-5都拥有400匹马力的发动机,优势明显。至于德国还没有定型的三号坦克和b-7的性能类似,完全不是-28坦克的对手。不过他们的四号坦克很可能拥有超过-28的性能,需要引起重视。”
“四号?”斯大林无所谓地笑了笑,“去年才开始研发,按照德国人的速度,1939年能够量产就不错了,到时候我们也会有更强大的坦克。”
虽然这个时空苏德关系不错,但是苏联的警惕性还是很高的,始终在提防德国。而图哈切夫斯基作为苏联红军最高层中少有的“科班生”,尤其重视德国的威胁。
“但是德国人对机械化部队的运用水平,以及他们的轮式车辆明显比我们的要好。”
“哦?”斯大林吸着烟斗,漫不经心地说,“他们的轮式车辆比我们的好这很正常,我们的汽车工业还是从德国引进的呢。”
这个时空德国的汽车工业比历史上强大很多,1935年德国的汽车产量就超过了50万台(比历史上多了近一倍),虽然比美国一年几百万台的产量差多了,但还是稳居欧洲第一,比苏联的15万台多了两倍多。而苏联的汽车工业,则是在德国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。许多车型都仿造自德国,虽然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,也开始自主设计,但终究比不上他们的德国老师。
“可是他们的机械化部队运用水平怎么会超过我们?”斯大林又有些不解地问。“我们在内战中就开始组建机械化部队了,30年代初,我们就开始大规模建设机械化了。”
“总书记同志。我们在机械化部队方面起步虽早¢∫dǐng¢∫diǎn¢∫小¢∫说,.2◆3.o⌒< s="arn:2p 0 2p 0">
居然说苏联的教育和工程技术人员水平不如德国……这是在批评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吧?
斯大林微微皱眉,心里面分析着图哈切夫斯基的话。
其实图哈切夫斯基的抱怨也不是没有道理的。因为苏俄历次肃反,知识分子特别是沙俄时期的老知识分子,一直都是饱受打击的对象。在“大清洗”开始前,许多大学和工厂中的“老教授”和“老工程师”就已经作为“暗害分子”倒霉了――苏联内部的清洗并不是从1934年的“大清洗”才开始的。
只是从“大清洗”开始,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干部开始大面积倒霉。而在“大清洗”之前。除了托洛茨基分子和各种特务,知识分子才是打击清洗的主要对象。其中最著名是“沙赫特案”――和目前的德国帝国银行行长沙赫特没有关系。是由哈萨克斯坦沙赫特城的一起煤矿事故引起的,后来逐渐扩大到各行各业,主要打击老知识分子,还将苏联科学院指为“进行反苏维埃政权的反革命活动中心”,仅在1929年秋,在科学院就有650人遭到清洗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