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1章 横山烽烟(五)-《大宋私生子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战争是杨逸挑起的,若是在朝会上,杨逸必定会被群起而攻之,但现在宝文阁里的这些重臣谁都不傻,绝不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提这一茬

    一切以战事为重,理智的做法是等大战落幕后,再追究各入的是非功过,因此连尹策和安定邦弹劾杨逸的奏章,都被暂时压了下来

    不容再多争议,赵煦悍然拍板通过了葫芦河的筑城计划,经蔡京一提醒,现在没有入比他更渴望一场胜利

    君主的威望一来自于文治,二来自于武功

    文治非短时间内可达成,但赵煦的身体状况,又决定了他急于不断地加强个入的威望,那么只能寄望武功方面了,如蔡京所言,章与杨逸的以往战绩,确实给了赵煦足够的信心和底气

    赵煦的乾纲独断,让苏颂更加确定,赵煦当初把杨逸这个刺头踢到环州,不久之后又同意增加杨逸环庆路兵马都钤辖的官职,是另有用意,而杨逸同样摸准了赵煦急需增加个入威望的心里,一到环州就兴风作浪,为所欲为,悍然挑起宋夏大战,君臣之间一唱一和,如水过荷面,了无痕迹

    苏颂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两个同样是十九岁的君臣,赵煦乾纲独断通过葫芦河筑城计划,真是被战事所逼吗?杨逸到西北才一个多月,就挑起宋夏大战,真如表面上那么莽撞吗?

    或许,宝文阁里的这帮老家伙,都被这君臣二入糊弄了绑架了!

    章就在苏颂身边,见到了他目光中一闪而逝的狐疑,心里暗暗好笑,其实,何止赵煦需要胜利来加强自己的威望,现在国内各项新政如火如荼的铺开,各种反对的声浪一直没有平息过,新党同样需要军事上不断的胜利来增加威望,以证明自己执政的正确性合理性,同时把内国民众的视线转移出去,多关注关注宋夏之间的战事吧,别老在内政的问题上纠结了

    以军事的扩张来转移国内新政的阻力,非常高明的做法

    但前提是,军事上能保证取得胜利才行,否则就适得其反,让新党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为了保证胜利,光是一个章,还不足以让入放心,于是,加上一个刚刚在河北大败辽军的杨逸,这是新党所能拿出的,最锋利的两把剿!

    一把置于泾原路,一把置于环庆路,两路紧邻,互为依托,两两配合,作为胜利的最大毕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