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运筹帷幄-《武田家的明国武士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而众家臣亦然看着这位来自明国的武将,看他是否有什么真知灼见将要发表。

    面对众人的逼视,李晓只是洒然一笑,谦虚且低调答道:“主公,在下新来乍到,军务还不熟悉,并且才疏学浅谈。能蒙主公召见,位列此一席之地,听闻各位大人的真知灼见,这已经是在下荣幸。”

    出言一出,堂上众家臣愣了一下,随即传来哄堂大笑。武田信玄笑笑言道:“既然李晓你军务不熟,那我也不加以勉强。”

    李晓微微一笑,双目却将堂上众人的表情丝毫不露的,一一看在眼底。

    首先的大郎武田义信,先是不屑地哼地一声,然后和一旁饭富虎昌耳语了几句。饭富虎昌听完亦看了李晓一眼,捏了下颚下胡须,随即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而一旁的胜赖却十分焦急,数次目示李晓。在场之中只有武田信繁,武田信廉两人看向李晓时露出了一丝欣赏之色。

    武田信玄提问完李晓后,然后目光扫向左侧信浓众一方,问道:“好,既然是这样。弹正大人,中务大辅,你们二位如何看的?”

    真田幸隆,木曾义康两名信浓众的代表人物,对望一眼,然后皆拜下答道:“我等没有异议。”

    于是乎,次日执行啄木鸟战法的军议就这样被通过了。

    会议上决定由真田幸隆的先锋队担任向导,以信浓众连同甲斐系的高板信昌,饭富虎昌,马场信房,小山田信茂,甘利昌忠,相木昌朝、芦田信守,小山田昌辰,小幡宪重组成的别动队,军势一万两千人偷袭妻女山。

    而武田信玄留守本阵,于明日凌晨渡过千曲川布阵,以八千军势迎击败退的越后军。

    李晓站起身子,随着退席的家臣们一起去吃午饭,而武田胜赖则没有过来,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。

    李晓看在心里,仍觉得这小子,还是太不成熟了,喜怒太形于色了。不过这也是他的本色,说不准也是将来的优点之一,织田信长的个性不也是如此吗。

    以今日这种情况,他在武田家的地位,如何敢评论马场,饭富两位重臣的意见,所以他在军议上的任何评价,无论对错,都是错。

    即使他能成功推翻两人的论点,那么也相当于他开罪了以马场,饭富为首甲斐系的众将,将来在武田家的日子绝非好过。

    这样即便将来武田家在明日川中岛合战大获全胜又如何呢?就李晓的野心而言,当然是必须谨小慎微,将来可窃取大权,为自己谋一成就,为对岸的故土尽一份绵薄之力即可。

    即便武田家最终能够一统日本四岛,六十六国,但其中没有李晓的位置,对他而言也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的。

    妻女山,越后军的本阵。

    乱龙旗,毗沙门天旗两面白底黑字的大旗,正迎着川中岛吹来的带着湿气的风猎猎而动。两杆大旗犹如左右门户一般,守护着这位不过三十岁出头的男子。

    对方身材魁梧,比侍立的众武将几乎高了一个头,他的铠甲上套着一件雪色僧衣,同样一袭白色绢布罩在头上,这位正是‘尚义’,终生奉‘义理’而战的上杉谦信(此刻尚名上杉政虎,为方便起见还是称广为人知的上杉谦信,本书人名亦采取类似叙述,不再一一道明)。

    以双方的统帅的气质而论,武田信玄就像一位洞悉人心,深谋远虑的长者,而上杉谦信则像是一名霸气外露,果敢而决断的大将,此时的上杉谦信仅仅三十一岁,比武田信玄小九岁,但有着军神,战国第一名将之称。

    上杉谦信身材极其魁梧,现在正笔直地挺立着身子坐在马扎上,遥遥望着山下的海津城武田军本阵。

    这时上杉谦信眉头一皱,开口问众将:“为何见今日武田军的炊烟,较以往浓密并提前了?”

    “主公,很可能武田家就要行动了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