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一六章 弃暗投明-《逐鹿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听尹旭这么一说,苏岸的心情那是相当的激动。一万骑兵由自己指挥,意味着在这场战争之中,自己将会是一个肆意表演的主角,那种感觉,那种胜利将会一直伴随身边。尤其是尹旭所说的那一番话,更是让他激动不已。越王这样说,意味着一种绝对的信任和器重。证明了越王有心栽培于他,可以想象,灭齐和对阵草原匈奴的时候,都将会有自己表演的舞台。

    苏岸当即跪伏在地,沉声道:“多谢大王栽培,伯洲一定竭尽全力,誓死报效大王。”

    尹旭轻轻点道:“不必如此,用心作战就是了。记住一点,千万不可自满大意,戒骄戒躁,稳扎稳打,步步为营。”

    “是!”苏岸重重地点头,将尹旭的教训牢记在心中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越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了渑池防线之后,暂时停住了脚步,没有立即对洛水一带发起进攻。乘胜追击是不错,但前提是一击必中,取得胜利。若是没有必胜的把握,尹旭不会轻易出击。毕竟洛水之畔有超过十五万的汉梁联军,战斗力非同一般。作为荥阳城的最后一道防线,那里的汉军必定会拼死作战。

    尹旭不想付出的太多无谓的牺牲,凡事都需要从长计议,稳扎稳打。此刻,尹旭一边筹划着如何攻克洛水防线,一边也在密切地关注着河东与河北的情势。

    尉缭和许望在太行山西麓,一直到河内郡的大河之滨,设置了一道严密的防线,小心防备着任何来自东方的进犯。与此同时,齐国大军也渡过大河向赵地发起进攻。齐国兵力雄厚,尹旭又对赵地势在必得,自然是来势汹汹。

    出于对张耳的忌惮,刘邦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允许赵国拥有太多军队,因此赵国上下,兵力不过五万。凭借着这一点人马,怎么能是韩信的齐国大军对手呢?因此当齐国大军刚刚进入赵地的那一刻起,张耳就知道任何的抵抗都是无畏。既然如此,索性还不做无畏的抵抗最好。

    张耳很清楚自己这个赵王之位是怎么来了,当初要不是人家韩信,自己怎么可能有机会当上赵王。说直白点,当初韩信若是推荐了别人,这个赵王的位子未必会轮到自己肩上。想想当初在井陉口作战的时候,自己和韩信之间也是默契合作。当时和韩信之间的关系也算是不错,彼此之间配合还算是默契,某种程度上韩信曾经一度对自己表示出欣赏,甚至把自己当做是手下。

    当初也确确实实在韩信手底下做事,韩信之所以推荐自己做赵王,也是出自于这样面的考虑。后来因为刘邦提出了联姻的事情,而毕竟身为赵王之后,是一方诸侯,心理状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。和韩信之间的关系也就疏远了,更准确地说因为有刘邦这个因素存在,自己和韩信之间就不会发生太多的联系。

    可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,汉国已经是江河日下,已经到了亡国的地步。自己作为刘邦的臣属继续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,齐国是一个强大的存在,弃暗投明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。。。)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